来源:环京津网
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申佳平)记者今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获悉,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指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引导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联合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下称《建设指南》),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推动关键软件技术突破、软件产业生态构建、国民软件素养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7.18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民经济前列,实现了规模、效益同步提升。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带来了对软件人才的旺盛需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负责人透露, 2019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673万人,同比增长4.7%。其中,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人才需求和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亟需大量具备软件思维,掌握先进软件工程方法,熟悉软件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编程实现、质量保障等技能的专业化人才;亟需掌握行业知识,熟练算法建模,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的复合型人才;亟需面向产业生态建设需求,汇聚大量优秀开源人才。
《建设指南》明确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一是强化使命驱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软件自主可控工作的重要性,把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为使命追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是突出专业特色。围绕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对人才的特色化需求,建设完善针对软件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课程和实践能力教学体系。
三是创新培养模式。开发针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课程体系和新形态教学课程资源,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推进专业认证与行业认证的有机衔接。
四是注重产业导向。在建设思路上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强化行业企业的参与和管理,推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制、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与实验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创新高校师资队伍聘用与考核机制,推进导师双向评价和认定工作,打通校企教师队伍互通互聘渠道,支持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的双向流动,积极支持教师到重点行业对口企业兼职、挂职。
六是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搭建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建设一批由高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开发的特色课程、特色教材、特色工具,推进多专业学生协同培养,推动构建良性产业生态。
七是严格教学管理。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探索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成效转化为学分相关机制,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八是促进国际交流。促进软件学院整体与软件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研共享促进双方发展,不断提高软件学院的办学国际化水平。
九是推进质量建设。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推进软件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质量预警和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十是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齐软件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完善软件学院的内部组织体系,加大人员、经费、政策等资源倾斜力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工信部根据国家软件发展战略相关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规划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布局,按照“集中论证、分类培育”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并根据建设成效进行动态调整。
各高校根据《建设指南》中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基础条件要求,明确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定位(不超过两个领域)和建设思路,按流程向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申请,同时按规定向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报备。教育部、工信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等,论证通过将的统筹各类资源,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予以政策、经费支持和倾斜。
联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机:13618719520,13508716087
邮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华区美丽家园美祥格8栋一单元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