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
2019年,刷脸支付的元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接连推出自己的刷脸支付机具,银联也推出了 “刷脸付”。为了进行推广,支付宝、微信不约而同的加大了市场投入和补贴,支付宝甚至推出了“无上限投入”政策,引爆了市场的激情。
据移动支付网发布的《2019中国人脸支付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脸支付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85亿元。在全国各地,大型超市基本都开设了具备刷脸支付功能的自助结账区,在美宜佳等便利店,也能寻见刷脸支付设备的身影。
但近日,杭州人脸识别第一案、戴头盔看房等事件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在技术普及方面,连带着使用技术的机构都受到了质疑。作为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急先锋,刷脸支付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讨论的重点。在安全性之外,必要性也成了争论的重点。
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02亿,占手机网民的86%,2020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支付金额达196.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1%,稳居全球第一。但这个数据的背后,我们面对着另一种必然性,支付必然使用手机支付。
今年11月,“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一时间,“拒收现金”的话题被提到风口浪尖。“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就这两个方式。”从这一点上来说,刷脸支付在解决“拒收现金”问题上具有其独特的必要性,也就是给94岁老人,以及未来的我们多一个选择的余地。
所以,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人脸识别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一方面,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会被不良企业机构应用于追求利润,以至于不尊重的人性;另一方面,善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更好的尊重人性,就如同刷脸支付,虽然没有多少人使用,但是它给与了我们多一种选择的可能。
但只要我们遵循以安全为前提的便捷,刷脸支付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方式。比如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将推动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多介质办理就医服务,鼓励在就医场景中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 这就是刷脸支付必要性的推广例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694705058@qq.com联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机:13618719520,13508716087
邮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华区美丽家园美祥格8栋一单元4B